2025 年 11 月 14 日

在长沙岳麓山上的岳麓书院里,有一副著名的长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数,自然规律或命运),陟(zhì由低往高处走)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hè xī,本义阳光炽烈,后衍生出“显赫”“光明”等义,此指岳麓山顶)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yōu guī归属)。
这副名联最经典的是这三句: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我的浅陋理解是:对是非自己心中要有一个标准,事物是对是错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毁誉自己是无法控制的,由别人去说吧;得失成败,要尽人事而听天命,顺其自然。总结下来就是十六个字:是非在已,毁誉由人,得失不论,问心无愧。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网》对这副对联的解释是:
上联:事情的是非要自己决定,闲言碎语就让别人去说吧,人生事业能否成功,除了靠个人努力之外,还要看机遇,机遇不好,很多事情都干不成,这时千万不要悲观失望,你就去登岳麓山吧,去感受皎洁的明月、徐徐的清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天地万物之理也了然于胸,荣辱得失都可置之度外了。上联讲一个读书人应有的境界。
下联:当你春风得意之时,要报答国家和父母的栽培与养育之恩,要思考如何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些,要把圣贤的道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这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正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具体体现。下联讲一个读书人应有的责任。

这是千年岳麓书院三十六副对联中最长的一副,名联一定是高人写的,此联为清乾隆时期岳麓书院山长(相当于现在的院长,通常由学问高、品行正、名望大的学者担任)旷敏本撰写。旷少年时爱远游修学,原在京城获得施展才华的机缘,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时,曾被遴选为景山内廷教习,后在乾隆元年考取进士,进入翰林,获选庶吉士。不幸的是,他患病抱恙日重,只好请辞回到家乡湖南,转而教书育人,于乾隆十九年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联抗战时期损毁,现联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颜家龙补书。
此联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一句“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喊出了旷敏本“为圣贤传道,为生民立命”的育才初心,激励岳麓学子要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思想融合到一起。全联富含哲理,寓意深远,发人深省,达观通透。它告诉我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不能经世致用,也要如一缕清风、一轮明月,活一个自在高远,有一番快意人生。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之一,我曾多次去参观学习,深感受教,书院附近即是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常去的岳麓山爱晚亭。

写于202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