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 5 日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他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形成清明扫墓了。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繁荣热闹的景象。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他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形成清明扫墓了。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繁荣热闹的景象。
黄帝陵高3.6米,周长48米。墓前有一个碑亭,内有一座石碑镌“桥陵龙驭”四字。再向前就见一个巨大的石碑,上由郭沫若大书“黄帝陵”3字。据说当时是请毛泽东题辞,毛泽东说郭老是文化大家,又深谙中华历史,请郭老写吧。实际上这块碑重复刻了三次。最早是清乾隆41年(1776年),由陕西巡抚毕沅刻书立碑。第二次是民国时期由蒋中正题书重刻,第三次才由郭沫若再书重刻。一块碑重复刻过三次,史所罕见,皆由政治。祭陵每年就在陵前那一块平地上举行,炎黄子孙,港澳台侨,皆来祭拜。
另有一个景点是“汉武仙台”。在黄陵的南面几十米,有一个大石碑,上书“汉武仙台”4字,碑侧有一座高达几十米的土台,据说是汉武帝征朔方得胜回来,到此祭拜黄帝陵,命令几十万部队每人捧上一篮土,筑成高台以祈求先祖黄帝庇佑。
轩辕庙的新庙为近年所建,投资两个多亿,建了一个轩辕殿,用8万余方花岗岩建成,36根圆形大石柱构成了40个空间,里面的地面用五色花岗岩彻地,代表五色土,金木水火土,殿顶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圆形,中空无顶,寓天地人一体,是我国一个著名的建筑专业的女院士设计的。轩辕殿内面积1600平方米,轩辕祭奠广场面积1万多平方米,可容万人。
我在2007年写过一篇短文《爱柳文》:“我爱柳,爱她的蓬勃生命,清明时只要把一段柳枝插进大地,有了阳光和水,她就能长得参天遮地、无限生机!我爱柳,更爱柳的下垂,垂则不争天空和阳光,遍撒春绿绘大地!她长得越高,垂得越低,功高不倨,低调少语。万枝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她好本色好谦虚;山花烂漫柳暗花明无心争春,她好睿智好豁达。几度风雨几番蹉跎,几多芳菲人间消逝,而柳干直根深,笑傲江湖,永远在那里指点江山翻阅历史。柳轻拂大地,荫庇众人,接天地之灵气,得多助之人缘。春回大地,万紫千红,风情万种,问我爱何树何花?我由衷地赞美那绿得最早黄得最晚的蓬勃生命!”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普通的柳枝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呢?清明插柳的来历有四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说是为了纪念教会华夏民族稼穑耕作的中国农业的祖师“神农氏”的,后来又由此发展衍化出祈求长寿的意思。晚一点的传说就与介子推有关了。说晋文公率领众臣登山祭拜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此后百姓们便在清明时种柳树了。更晚一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们发柳枝圈,以示赐福驱疫。第四种说法是,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伤害,而插柳戴柳。柳在古人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就是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会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这四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古往今来很多人爱柳。《岁时广记》说:“江淮间寒食家家折柳插门。”隋炀帝杨广很喜欢柳树,他用举国之力开挖了南北通衢大运河,命令沿运河两岸全部种上柳树,果然栽上就活,两岸郁郁葱葱。他还赐给柳树以皇帝的“杨”姓,从此柳树便称为“杨柳”了,这便是“杨柳”的来历。古代送别亲人或恋人时有“折柳”相送的风俗和习惯,为什么要折柳呢?因为柳与“留”是谐音,柳即留也,故“欲寄情,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宫柳”。晋代陶渊明喜欢种柳,自号“五柳先生”。宋代欧阳修也喜欢植柳,人称“欧公柳”。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甘布,嫁妆里就有很多“唐柳”。
谚语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逐渐被淘汰了,只有插柳还盛行不衰。过去苏州南京等地清明节前后有沿街卖柳枝的,供人们插柳或戴柳之用,有诗为证:“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彩云翘。”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我希望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意志,像柳树那样顽强。
清明节插柳
射柳
我国山东的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青春,多次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潍坊年年举办国际风筝节,那里有风筝学校,风筝博物馆、风筝商场等,若要了解风筝,要看风筝,我建议您去潍坊看看,我去过那里的风筝节,真的很不错。
清明节的饮食,因南北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食俗。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后来合二为一了,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本节“清明节各地的饮食习惯”摘录自《百度网》)四、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呤》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 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葬祭名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悼爱妻词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五、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 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推荐阅读:
清明怀古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泽林高中高二(13)班 程瀚
楚天都市报 2010年4月5日
庚寅三月,跨世十年。夜析月色,苍穹蘸墨。层云似练,星缀天涯。灯透夜,月披云。忽闻婵娟隐宫阙,暂得情思于人间。
今月照古人,今人念古月。忆往昔,月映翠,景不醉人人自醉。旧梦忽踏清风来,幽情渐叙浓云裁。忆封五千岁,梦回唐宋时。稼轩醉卧吹角阵,太白笑斥千古愁。介甫愁泊夜瓜洲,子安豪倾滕王阁。峰指群星,剑踏四海。才逼北辰,志盈狂澜。
时值清明,千红罩野。万籁俱寂,曲水低鸣。顺流而下,溯古自今。庄周虽伴蝶而走,鲲鹏仍叱咤乾坤;焦刘已含恨而去,孔雀复徘徊红尘。旧人已去,辉代千古;故者往矣,情纵万乘。残叶虽败,终将可替;炎黄已矣,永照汗青。
少焉,有细雨随风而下,采芬芳绕鼻而来。渗入心脾,思绪暂定。纵雨之抚顶,风之过颊,天色苍苍,野原茫茫。遥收宇宙之大,近采孤芳之魂。千古采菊人,终生曳尾者。雨渐逝,一揽满月;风愈狂,万代飞雁。
良辰苦短,回眸已千年。卧龙解甲,羽扇安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叹阿斗风华正茂,乐不思蜀;哀云长文武双全,无力回天。呜呼!陈年战事,烽火渐逝;义胆忠肝,铁骑永存。
是夜渐凉,时已子时。感世事之无常,叹时空之万变。玉兔醉读琅嬛簿,芳草巧接瑶池露。水烟锁岭,雾失楼台。
下山忽闻泊渔者,失道喜得指路人。自言渔溪千百代,幸得孔穴近水边。邀与随往,欣然而去。南下数十里,窟者忽见;北望千百星,柳暗花明。乃随入,内极暗,目无视物,倚廧而行。约走一刻,前若明者。又行数十步,仿佛若得一扉,渔者启之。乍得白光刺目,暖云遍体。飘飘欲仙,若有神护者。少焉,视野渐明,大惊失色。稻禾遍地,鸡鸣狗吠。北雁南归,白云幽幽。桑妇踏歌,壮子齐耕。其乐融融,似曾相识。言友人在此,邀与相酌。余心惑之,问其何许人也,答曰武陵。
啸风渐散梦惊起,方觉旧事若有时。愁恨天赐良辰短,醉欲复梦无处寻。衣衫恋露,日出东方。呜呼!清明踏山至子时,乍得桃源于人间。天露凉体恍惊变,唯见红日照清明。
庚寅三月廿五,泽林某记。
【点评】清明怀古,思绪翻飞,而作者力图以赋体行文,自然面对诸多挑战。全文看来,对语言的驾驭还是值得称道的。
推荐阅读:
祭曾祖母文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泽林高中高二(13)班 程瀚
楚天都市报 2010年4月5日
德行风范,可鉴日月;教子抚孙,恩比海洋。
终生难报,永生不忘。悲哉曾祖,命运多舛:
七岁幼童,生母西去。伯娘陈氏,躬亲抚养。
青春二十,出阁涂门。名为三载,不足两秋。
寡鹄孤鸾,飘零失侣。门衰祚薄,零丁孤苦。
八月遗孤,茕茕独立。母子二人,更相为命。
苦不失志,泪不轻弹,严遵妇道,节烈贤良。
克己乐助,慈善好施。上和下睦,邻里相安。
孤灯残月,春雨秋霜。祖父始龀,跟随曾祖。
母织儿卖,母耕儿伴。穷且益坚,欲振家业。
世事险恶,家道难殷。托儿娘舅,外觅生路。
母盼儿安,儿思母苦,子母连心,牵肠挂肚。
祖父弱冠,别其远行,秉承其训,谋生自立。
寒暑易节,不改归思。祖父而立,农业始兴。
待父襁褓,事必躬亲。叔父三人,关爱无偏。
正其德行,明其忠纯,虑其寒暖,责其荒废。
三十五载,勤于家务,抚育儿孙,心瘁力竭。
及吾出世,悉心照料,孩提之童,不知亲爱。
唯吾曾祖,耐心抚育,一夜三醒,牵挂于心。
尤记幼时,携吾外出,所睹之物,悉数识之;
所愿之物,悉数得之;所厌之物,悉数弃之。
沐浴教化,终生不忘。积年之后,兄弟立世。
三人嬉闹,相扰邻里。唯吾曾祖,登门致歉。
如今思之,俯身惭愧。曾祖教孙,诲之不倦;
孙伴曾祖,相依相随。上慈下孝,四世同乐。
无奈天命,瞬间永诀。心何安哉,思何止哉。
寿及百岁,犹有尽时;祖疼孙情,世间长存。
曾祖恩情,永生不忘;曾祖遗训,永生谨遵;
曾祖音容,永生铭记。尊亲虽逝,精神永存。
河水有竭,思念永恒。不尽哀衷,统希冥鉴。
【点评】在这次以清明祭文为主题的作文征稿中,这篇文章,无论就其内容(祭曾祖母),还是言其形式(韵文),都属祭文体中之“正格”(当然后世亦多“不拘常格”之作),殊为不易。
春天来了。呢喃的燕语带来了春信,婆娑的嫩柳舞来了春风,帘外的潺潺细雨是春的脚步,一夜竞放的万树桃花是春的笑脸┄┄,春天是什么?是诗,是画,是生命,是写不清楚但可以感觉到的一种美好。“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多美的境界呀,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也忍俊不住地慨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蛰伏凝冻了一个冬天的朋友们,快离开那水泥浇铸的蜗居和尘飞声嚣的都市,走出家门,到大自然里春游去!
让我们到大山重峦中去。毛泽东曾赞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登泰山极顶览众山之小,瞰匡庐秀色知天下至美,去三山五岳访古刹仙踪,游野峰幽谷看万仞葱茏。走进大山,你会感受到他的雄浑奇伟,陡长阳刚磅礴之力。悬岩攀登,你会深邃地体会到“石压笋斜出,岩悬花倒生”的人生奋斗真昧。那些自我奋斗的成功者会到群山之巅仰天长啸“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那些心累神疲的人们,可以躺在涧边的绿茵中休憩,听“万壑有声含远籁”,看“数峰无语立斜阳”。让我们与心爱的人或朋友在一起,尽情地沐吸着森林浴,燃起一堆篝火,烹香一席野餐,品味都市膏粱厚味之外的清纯怡远,尽享亲友欢聚的人生之乐。
让我们到江湖春水中去。“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多美啊。我们漫步在百媚千娇的西子湖畔,看曲院风荷,听柳浪闻莺,目睹并体味苏堤那“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美景与意境,真恨不得把这春色永远留住。情侣们泛舟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漓江之上,你会感到青山有意,绿水含情,爱情如诗画美如梦幻妙。我们到人间仙境的九寨沟去看神奇的五彩池,到衔远山吞长江的八百里洞庭去乘白帆戏沙鸥鸽登岳阳楼。万象更新,春江水暖,快到北国的镜泊,南疆的滇池,北京的昆明湖,南京的玄武湖,别辜负了那池池春水,让她的涟漪把我们的心洗濯得更加年轻纯洁。
让我们到春雨中去。春雨的美是一种诗意柔情的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从无磅沱猛烈,她总像秀女那样雨丝风片,轻细温柔。恋人们挽臂依偎着走在雨中,那男人的胸膛是她心中的一座高山,那女人的秀发是他生命的一条爱河,那淅沥的雨声是他们数不清的情话蜜语,在雨中他们贴得更紧更紧。作家和画师们最爱春雨,他们从春雨中获得灵感和激情,孩子们喜爱春雨,他们要像春苗那样在雨中萌发。失意的人们也爱春雨,他们要洗去昨天,在新的一道年轮里重新开始。
让我们到春天的海滨去。我们徜徉在大连的海湾,青岛的栈桥,钱塘观潮,香港听涛,去蓬莱观海市蜃楼,飞海南寻“天涯海角”。 看到她那无垠的万倾碧波,才懂得因为她有汇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才心谙了“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在她身边,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骄傲与自负顿时湮灭。看潮涨潮落,仰云卷云舒,你明白人生有浪尖也有涌底,不能因一时挫折而沉沦,顿生人贵有恒,宠辱不惊之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去领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伟力,拥抱她的波涛,品尝她的苦涩,像她那样清澈、广博。
朋友,快到春风里去,到春光里去,到春花中去,到春天一切美好的地方去。去捕捉时代脉博中新的律动,去追赶春光那稍纵即逝的脚步,去寻觅你那份深诚恒远的爱情,去实现悠悠岁月中你的奋斗与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