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9 日
今天,我在河北省安国市出席“2025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论坛”,应邀发表演讲,我讲了以下观点。
一、树有根方能生发,水有源方能奔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成果转化推广的“根”与 “魂”,中医药历经千年而不衰,靠的是“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思想与智慧。
二、关于中医药成果转化推广:
一方面,要让“古籍里的药方”活起来。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到《温病条辨》,历代医家留下了几十万个经典方剂,但真正转化为当代临床应用的为数不多。如何用现代科学方法和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掘里面的宝藏,古为今用,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
另一方面,要让“实验室里的成果”用起来。据报道,当前,我国中医药领域每年申报专利超过万件,但真正进入临床或形成产品的不足5%。许多“论文里的方”、“试管里的药”,扔在“最后一公里”,束之高阁,或成为一纸课题或获奖证书。中医药的医院、大学和科研院所,不能成为“论文工厂”,要成为病人和健康的“守护神”和“服务站”。
三、当前中医药成果转化有三大痛点:机制不畅、动力不足、评价不公。
四、对中医中药的评价鉴定,既要遵循普适原则,又要尊重其学术与文化特点,就如同样是人,欧美人讲英语,中国人讲汉语,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又如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但各国的内容甚至性质都不一样。如果用西医的理论和标准来苛求中医,就像基督徒管和尚,用尺子去量温度一样,不公平不合理,会限制甚至扼杀中医中药。
五、中医药的发展一要靠党和政府的政策,二要靠加大投入,三要靠自己的学术进步和临床疗效,病人对医学和医生是用脚来投票的,中医要在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治疗上有突破,疗效才是中医最终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六、中医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部继承,全部照搬。守正不是守成,不是守旧。
七、传承创新要重内容,重实效,不要喊口号,放空炮,不要花拳绣腿,不要表面文章。
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广阔市场,“治已病+治未病”,“医疗+康复+保健+养生+文化”,从一条腿走路到两条腿走路,中医药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注:“用脚投票”
此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94年的古罗马平民撤离事件,老百姓通过迁徙离开,迫使贵族妥协并建立保民官制度。该词原来指股东通过转让股票表达对公司不满的行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蒂伯特发展为经济学术语,指资本、人才等通过自由流动来选择更优的公共服务。2009年英国医疗改革允许患者自由选择全科医生,通过“用脚投票”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简言之,就是你若不好,我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