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我的知青下放回忆录

2025 年 7 月 4 日

一、那年那月那天下乡

        我是“文革”时期1969年九月份毕业的,当时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国几百万初中生高中生便都“下放”到农村去了。其实当时的工厂都停产“闹革命”去了,经济瘫痪了,没有办法安置这几百万毕业学生就业。我们武汉市红旗三中(现武昌武珞路中学)那年毕业的有16个班,近八百人,每个班将大概百分之五家庭成分好的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子女留城在武汉市当工 人,我们这四百多人都下放到湖北省钟祥县,另外几百人都投亲靠友下放农村了。

1970年213日,春节的正月初八,我们这四百多个学生下放农村,十几辆无蓬大卡车装满了我们人和行李,学校操场上全是来送行的父母和亲属,很多家长在哭泣,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还能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当时管理学校的“工人宣传队”一个工人师傅问我发着高烧的母亲:“陈珞珈的妈妈,儿子下去你有想法吗?”我的母亲很平静,不流露半点痛苦地回答:“没有。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是应该的,我的儿子下去会干得好的”。一回到家中母亲便裹着旧棉被发高烧,满脸通红,梦呓中不住地喊着“儿子!儿子!”。

十几辆大卡车拉着我们这四百学生,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开了七八个小时,到了钟祥县。我们知青小组七个人下放到钟祥县五龙公社联丰大队五小队当了农民。 生产小队去了四五个“社员”,从公社敲锣打鼓的把我们接回了小队,我们七个人被安排住在村里一个废弃的所谓“农科所”里,就是用田里的泥土坯子盖起来的五间房子和一个厕所,当时要搞农业技术革命,每个生产大队都要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其实村里根本就没有科研人员,这个“农科所”很快就寿终正寝了,就成了我们的家。 当时没有床,就在地上铺稻草打地铺睡觉,虱子咬得我们浑身都是小疱,痒死了。这种泥土坯砌起来的房子,四面墙壁透光露风,外面刮大风里面也刮风,屋顶是南方农村用了几千年的小块黑瓦片,一片一片的互相压着,睡在地铺上能透过瓦片看到天上的星星,当时外面下雪,雪就从瓦缝里飞进来,我们的被子上、房子里全是雪,女生们就在被子里面呜呜的哭着想家。

        当年没有照相机拍照片,我们住的那间土坯房子后来也拆掉了,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一张照片,与我们当时住的土坯房子很相似。

离房子三十几米的小坡下用茅草盖了一个所谓的“侧所”,在地上埋了一口缸,上面放了一块木板,人就蹲在上面,我们小组四个女生三个男生,我们商定,谁进去了就在茅棚外面挂上一个小树棍做记号,但有人经常忘了,闹出一些尴尬。

我们厨房墙壁是土坯,房顶是铺的一层厚厚的茅草,里面用泥巴糊起来嵌着两口锅的一个土灶,上面放着7个碗和一个盛菜的土钵子,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饭碗,七个人只有一个菜碗,多炒一个菜也没有碗来装了。

村里知道我们没柴没米也不会烧饭,就安排我们吃“百家饭”,每家轮流请我们吃一顿饭,农民很朴实真诚,我们永远记着他们对我们的好,正月十五那天,队里的会计张业勤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饭,我们第一次吃到了钟祥县特色的“盘龙菜”,就是用肉末和鱼肉搅拌在一起,像饺子馅一样,外面包上一层鸡蛋皮,再切成一块块的,只有过年才吃得到,穷一点的人家过年都没有,我们永远记得张会计他们家那一顿让我们一生感动的饭。过了正月十五,村长就派眼睛和腿残疾的施大妈来教我们做饭和种菜,她因残疾不能下田干农活,这是一个非常善良厚道的老人,我们慢慢学会了做饭和种菜。

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我五年苦难而难忘的知青生活。

        1973年春节,我们从农村回武汉过年,我们知青小组的五个同学约着去看望中学的班主任戴世罕老师,给她拜年,她刚结婚不久,这是在她家屋顶上合影的照片。前排左1陶杨(知青小组同学)、左2郭文贞(知青小组同学)、左3班主任戴世罕老师、左4周毓楠(知青小组同学)、后排左1吳兴佳(同班同学,留武汉当工人)、左2戴老师的先生刘德光、左3陈珞珈、左4姜燕生(知青小组同学)。

 

 

 

 

 

 

本文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