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疑人偷斧

2025 年 10 月 11 日

《吕氏春秋》说:“人有亡斧者,意(怀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不久),抇(hú,挖掘)其谷(两山之间的水道,此指土坑水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

译文: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观察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听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眼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成语的启示:

1、遇到事情要调查研究再做出判断,绝对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怀疑毫无根据的疑神疑鬼瞎猜疑,这样会产生错觉和误判,如《菜根谭》说的“疑心生暗鬼”,就会看错人做错事。

2、认知事物时要“虚其心”(保持空明公正的心态),对人对事不能带着个人的感情和成见去评价和处理,不能被情绪左右,要重证据讲事实实事求是。

3、白居易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不用龟甲或蓍shī草来占卜吉凶)。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领导用人和常人处人时,在客观评估一个人之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吕氏春秋》是秦国相邦(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内容有儒、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其在文学上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共二百多则,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商人、秦国丞相,姜子牙二十三世孙。

参考文献:《吕氏春秋》、百度百科。

写于20251011

 

 

 

 

 

 

 

 

 

本文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