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2022 年 11 月 19 日

大气磅礴规模宏大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敬爱的母校的领导、教职员工、各位校友和在校的同学们:

在母校七十华诞的日子里,我应邀在这里向大家做一个汇报,首先,我代表历届十万老校友们,对母校校庆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学校的教职员工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下面我向大家汇报。

 

一、今天的成绩

我叫陈珞珈,今年七十岁了,武汉市人,是学校74级的学生,毕业后历任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湖北省荆州地区人民医院医师、湖北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处长和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职)等职务。退休后被北京的美国独资“北京新里程医院”聘任为院长。我现在担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

我是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卫计委“医改专家咨询组专家”、“医药价格改革协调小组”成员、“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组部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部“千人计划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我曾经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曾获“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奖”,论文曾获“全国中青年中医优秀论文一等奖”。

陈珞珈近照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最早的起草人之一,承担了多项国际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编写了《中医人手册》、《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和《痹证名家传世灵验药对》等八部著作,担任过《中国骨伤杂志》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主编,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章,我建立了个人网站,名字叫《杏林春秋——陈珞珈网》,网址是http://www.xinglinchunqiu.com/,我的几个研究生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把我的部分文章、文学作品和人生感悟等录入到网站里去,他们告诉我:“老师,您写的长短文章放到您网站里的一共有三千多篇”,这些全是我自己写的。我应邀公务出访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并到白俄罗斯、蒙古、保加利亚、越南、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曾多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三十个省市的中医医院院长学习班讲课,还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医院管理”、“医改”、 “中医药法”、“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中医药科普”、“医患纠纷处理”、“医院信息化”等报告,我统计过,退休后,在这次新冠疫情以前的20172019年,我平均每年应邀到全国各地讲课和做报告167场,其他时间我还要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和生命健康学院上班。

亲爱的校友们,听到这些经历,你们可能会认为我是幸运娇子和命运的宠儿,或像有人猜测的我是“干部子弟”吧?我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

我与我的研究生在毕业典礼上

 

二、昨天的苦难

我的童年是在幸福与赞扬声中度过的。我在武昌武珞路小学读小学,因品学兼优、历任班主席和少先队大队长,还被评为武昌区三好学生,顺境中的我少小踌躇满志,亦生一二骄矜。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暴风雨,击碎了我的“学校英才”光环,也浇灭了我的憧憬与理想,使我由自尊跌入自卑深潭,我开始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内向。

我的父亲是武汉市著名的老中医,旧社会在武昌大东门和珞珈山开了两家中药铺,他在药铺里坐堂行医,解放初定的家庭成份是“小商”,文革开始,一夜间被红卫兵定成“反动资本家”,抄家游街,父亲被关进“五不准学习班”几年,父母离婚,家破人散,从此我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父母离婚后,我跟随母亲长大,母亲没有工作,又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和哮喘,重病缠身,生活无着,我们用各种办法来糊口度日。我到我家对面武昌机械厂外堆积如山的废焦炭煤灰场上拣煤渣,作为家里烧饭的燃料,手被焦炭划开很多个血口子;我到大东门的“武昌蔬菜站”拣人家扔下来的菜叶帮子,回家做菜吃;到长江大桥和汉江的汉水大桥帮人力板车拉上一里半路长的上桥陡坡,拉一辆板车上去,人家给我两毛钱;我到武昌火车站木料货场拣树皮回家烧饭,到建筑工地做泥瓦小工……那时我才十几岁。

我和母亲主要的谋生办法是卖冰棍,它伴随了我的少年与青年时代,我走着一条洒满泪水与汗水的路,我开始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并立志发奋。我的中学时代正是大棒与大帽横飞的文革时代,应学的知识因校门紧闭而无法问津,已学的知识悄然逝去。我申请加入红卫兵,学校红卫兵指挥部对我说:“你家庭成份不好,不能当红卫兵”,没有给我发红袖章和毛主席纪念章。为了生存活命,“冰棒、冰棒……”,我终日叫卖于武昌的街头巷尾和郊区农村,奔跑在“火炉之城”40多度的烈日酷暑之下,由于贫血和中暑,我好几次晕倒在滚烫的马路边,卖冰棒沉重的加重自行车和一米高的冰棒箱重重地压在我身上,我那骨瘦如柴病弱的老母亲抱着独子放声痛哭。随之而来的知青上山下乡大潮将我抛到湖北省钟祥县的山乡,六年栉风沐雨,含辛茹苦,以及油灯下的攻书,田埂上的捧读,使我上了一所终生难忘的社会大学。当时每次招工我都因“政审不合格”而被刷下来,我们知青小组七个同学多数都招工招生走了。我每天跟在一头老水牛的屁股后面,在水田里风里雨里耕田耖田,沉重的精神压力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紧紧的勒在头上,我前途无望,心如死灰,不知路在何方,魂归何处?

最难忘我的母校在我最艰难的蹉跎岁月里拯救了我,当年学校的甘力行老师到钟祥县招生,他力排众议,专门跑到县城招生办公室去要了一个“可以教育好的黑七类子女”(地、富、反、坏、右、资、黑)指标,当时招生或招工,招一百个知青里面只能招三个这种“黑七类子女”,这是专控指标,他将我这个表现好的“黑七类狗崽子”录取到学校,改变了我的人生!“昔日嗜学求无门,今不发奋孰为人!”在学校里我成绩较好,表现突出,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肖仁轩老师顶住压力,让我这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当学生干部,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那时我的全部生活来源是学校每月每人发的13元伙食费,我还要从里面“克”几块钱下来买衣服鞋帽生活日用品和学习用品,当时贫血和低血糖很厉害,上厕所蹲下去,起来的时候好多次晕倒,额头摔出大疱,至今仍有痕迹。南方酷热的炎夏我买不起一双凉鞋,仍穿着一双姐姐从大冶钢铁厂寄给我的深筒绿帆布劳保胶鞋,脚奇痒奇臭难闻……。毕业后留校任教,到荆州地区人民医院临床工作,后来又调到湖北省卫生厅。1985年调我到国家卫生部工作。

几十年磨一剑,辛苦有谁知?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故地古荆州城中

 

三、我的人生感悟

(一)做事先做人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相同,各人的目标与走法也不一样,不要去刻意攀比。“树人先树德”,我认为有作为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立志。“志当存高远”,而不能志大才疏、心雄手拙或有志不行。有三种人是走不长久甚至是危险的:一是有志无行;二是才疏位高;三是德不配位。2、勤学。要锲而不舍,终生不辍,很多人无此韧性。勤学必须惜时如金,而有些人老喊没时间学习,却任光阴荏苒,君莫怨东风,东风正怨侬。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实现较高目标的。3、勤奋。在事业上工作上要勤奋、勤劳、勤快,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奋斗欲、竞争意识与吃苦耐劳品质。4、要长期自我培养与磨练,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精神境界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人心胸广、韧性强,适应面宽,后劲大,层次高。“石压笋斜出,岩悬花倒生”。我离上述这些相去甚远,但我愿意与校友们一起始于足下,前行不怠。

人们对生活和周围的人群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不喜欢不能吃苦的人,瞧不起不爱学习的人,蔑视傲慢与轻浮的人,我特别爱农民(我与他们风雨无间地共同劳动生活了六年)和社会下层的人们,爱勤奋和纯朴真诚的人,我最喜欢的座右铭是“谦虚谨慎、自强不息”。我总提醒自己不要忘本,在我的房间里,挂着一幅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条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我自知自己是一个小人物,我从来都很低调。

亲爱的校友们,让我们抓紧时间去学习、去奋斗吧,敢问路在何方?在你脚下!

陈珞珈在做学术报告

 

(二)低调与自律

我有幸在几次北京香山会议上与上海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吳孟超院士相识。20135月,九十三岁高龄的吳老在上海摔了一跤,腰椎受伤疼痛厉害,他以高龄带病之身坐飞机到北京来开会,下飞机后是他的学生用轮椅推到会场上来的。这位享誉世界如雷震耳的大科学家,整整两天时间坐在会场上,认真的听各种学术报告和讨论,与会的专家们无不非常感慨和敬佩。

孟超院士

2005年,吴孟超院士和叶笃正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给他们颁发证书            

 

吳老在开幕式上致辞,科学实在,无一句空话废话。接着他又做了一个半小时的学术报告,倡导中西医结合,博大精深,高瞻远瞩。会议结束吳老离开会场时,九十三岁受伤的他让学生搀扶着,走到会场上五十多位专家的面前,一个一个的与大家握手道别,此举骤然使全场动容感动,大家全都自发的站立起来热烈鼓掌,经久不息!这是科学家们对这位学界泰斗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是人格魅力的震撼与崇高灵魂的激荡!

我与吳孟超院士在会场上

我与吳孟超院士在上海会议上

 

吴老是中国肝胆外科的一座泰山,但他谦谦君子,温和如玉,低调谦虚,恃才不傲。其实,低调不是平庸,不是窝囊,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调谦和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有的人或当官、或发财、或成功,骄傲狂妄,目中无人,更无亲友,其实,这种人可以得志于一时,不能得志于一世,强势的人未必是强者。反之,低调的人,举千钧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毫,怀天下若观洞火,意无狂、行无躁,他们做人像喝茶,水是热的,心是静的,浅斟慢品,视人间浮华如尘土,把荣华富贵看个通透。我们要身在烟火中,心向远方行,在阅历中修炼自己,低调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有才而谦逊,定为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三)做了错事或犯了错误怎么办?

一个人一生或大或小,或轻或重,都曾做过错事或犯过错误。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的秦始皇,有“焚书坑儒”之过;号称“智圣”的诸葛亮,也有错用马谡的“街亭之失”;邓小平对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了“三七开”的评价;打遍欧洲使多国丧胆称臣的拿破仑,也有“滑铁卢之败”。

犯了错误有两种情况。一种人死不认错,百般狡辩,或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不知错就会不认错,不认错就会再犯错误。孔子说“不贰过”(《论语·雍也》),是说人不是不能犯错误,而是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另一种人则会深深的自责与反省,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严重性和后果,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重新出发。“廉颇负荆请罪”,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过二十几份“罪己诏”,都是我们的榜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我也是有缺点有错误的人。错误是前车之鉴,失败是成功之母。铅笔的一头是写字的,另一头的橡皮是擦掉自己错误的。学会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人生就像一杯茶,会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知错即改是一种境界和达观,战胜困难是一种精神和能力。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记住,我们要永远微笑着面对挫折和失败!

生命之树是永远生长的、顽强的、长青的。

 

四、老校育英才

有的同学说,我们就读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不是大学,不是名校,今后没什么大出息的。我不同意!出身不由已,道路可选择!

我在我们学校六十年校庆大会上讲了这个问题,我说: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荆州地区卫生系统的清华、北大,是培养湖北卫生人才的摇篮之一。在最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我们学校连续三年在全国七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排名第一。

“七秩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卄载杏林硕果栋梁出荆州。”七十年来,我们学校为全省和全国培养了十余万卫生人才和精英,以我们这一两届毕业的学生为例,出了湖北省卫生厅两个正厅级的林光生和姚云,一个副厅长阮小明。八十年代湖北省卫生厅有十二个处,荆州和沙市卫校毕业生(本校的前身,本校由荆州卫校、沙市卫校和江陵卫校合并而成)提拔当处长的先后有九个人。当时在省卫生厅的干部里,各个医专和其他七个地市卫校的毕业生,提拔为处长以上干部的以荆州和沙市卫校的毕业生最多。

现在在北京的田XX,三十几岁就任博导,是长江学者,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肖XX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导,肾病方面的大专家。上海的戴XX和王XX,长春的樊XX,都是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朱XX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中心任主任,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后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副局长。寇XX在日本东邦大学是资深的教授。我只知道我们这两三届毕业生的情况,其他各届毕业生的成就我不了解,据说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我们的母校还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卫生局长、医院院长、卫生与血防机构的负责人、医药企业的经理董事长、医学精英与专家。

新中国从延安的窑洞里走出来,我们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里走出来,我们感到自豪,我们没有感到出身卑微,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很多校友又继续读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当然,我也要告诉在校的上万学弟学妹们:你们学兄学姐们光环的背后,都有拼搏和汗水;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辛和眼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桃红柳绿小桥流水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五、送给学友们几段话

(一)勤学苦练,勿图享乐

你们现在是靠父母供养的学子,是消费者,不是劳动者和物质的创造者,学习是第一要务!要比谁学习好,不要去与别人比吃比穿比手机比电脑,用我母亲教育我的话来说,就是“不怕衣服穿得破,就怕脑壳里没有货!”要“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我在赠送给学校那块大山石的背面刻了一幅我写的对联:上联是对老师们写的:“尊为人师,当为人师表,学生青春无价,万勿误人子弟”;下联是对你们写的:“幸为学子,应勤学苦练,岁月似长苦短,切莫辜负父母”。你们的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或拼命工作来供你们读书,期望你们成才,你们若不好好学习,辜负爹妈,光阴虚度,学问毫无,就是自毁前程!“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能吃苦,贪图享乐的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当代毕升”王选说:“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失掉不少常人能够享受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乐趣。”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了不少的败家子!

我赠送给母校的一块大山石

我赠送给母校大山石的背面刻着我写的一幅对联

 

(二)要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蚌的理想是用自己的血肉与孤寂的砂石痛苦地磨砺,最后形成一个圆润的珍珠,产生映射八荒的光芒。至于珍珠的大小、质地、价值多少,它考虑的并不多,因为这些需要环境、机遇和贵人的相识。蚌说:我创造了,我奉献了,我晶莹闪亮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菜根谭》)。

(三)记住三句话

我一生崇尚勤奋,勤奋是一个人最重要,而且受用终生的素质!我送给我的研究生们三句话:在学校读书要勤学,在事业上要勤奋,在家庭里要勤劳;要终生学习,受用终生时间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勤奋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学习是能力最重要的成因。我在湖北省卫生厅做了科长后我还去读了中文大专,我在北京做了副司长以后还去读了研究生。我今年七十岁了,每天上班,出差在飞机上高铁上和每天的夜里,我时时都在电脑上学习、写作和做科研课题,有人说电脑是我的情人,形影不离。一个人的最高水平不是在大学里学成的,是他一辈子学习、总结、提高和感悟才获得的。

能够爬上金字塔顶峰的,一是雄鹰,二是蜗牛。你们要争做雄鹰,如果做不了雄鹰,也要做蜗牛,否则,你永远站在它下面怨天尤人,望洋兴叹!

生活和事业,从来不因为你的勤奋和博学而怠慢你,也绝对不会因为你的懒惰无为而恩赐你。你的明天,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今天的“因”种下的。所以,你想明天幸福、成功和富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在勤学、勤奋、勤劳!

六、感恩我们的恩师

母校是我们梦想开启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老师们“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一生清贫,寒来暑往,蜡炬成灰,青丝变成白发,为我们这些学生付出了青春、心血和毕生的年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恩师们,便没有我们。我们要知恩图报,我们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对老师们,对母校,怀有一片赤子深深的怀念和感恩,这是用任何语言和文字无法完全表达的。在此,我代表历届十多万老校友,向老师们和母校深深的鞠一个躬!师恩永记!谢谢你们!

“七秩风雨守正创新共铸岐黄伟业,卄载芳华笃行致远再谱杏林新篇”,祝母校繁荣昌盛!再造辉煌!

万里云天古城明珠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标签: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