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渡江记

2025 年 8 月 9 日

1956年531日,63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在武汉横渡长江,并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1966716日,他老人家以73岁的高龄再次畅游长江。此后武汉市将每年716日确定为渡江节,全市掀起渡江热潮。

毛主席横渡长江

        从小在“大江大河大武汉”长大的我,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每年放了暑假,武昌水果湖和武汉大学珞珈山下的凌波门游泳池就是我的“夏令营”。虽然自学成才的蛙式游泳姿势不十分标准,但在静水中游上一二千米毫不费力。在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代,年少气盛热血喷张的我们,怎安于在绿水碧波的湖中戏水?毛主席说:“游泳是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河去鍛炼。”“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鍛炼身体,可以磨炼意志。”这段名言激励着我下定决心要到长江去“中流击水。”

                        第一次横渡长江

        1967年716日,为纪念毛主席“7•16”渡江一周年,武汉市组织了大型渡江活动。当时,学校已经“停课闹革命”,没人组织参加,我们几个常在一起游泳的好伙伴就四处打听哪里可以报名。后经一个朋友引荐,我们在武汉体育学院参加了一个单位的短期渡江培训,成为那个单位渡江方队中的一员。

7月16日这天清晨,汽车把我们送到武昌汉阳门中华路码头集合,那里人山人海,到处是红旗、红语录牌、红袖章,一片红色海洋。约九点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然后一声令下,渡江队伍陆续下水。那天是个阴天,江面上阵风有七、八级。在岸上,大家秩序井然,渡江方队一排一排顺次下水,可一到江里队伍就全乱了,风大浪急,把队伍冲得七零八落。我一下水猝不及防就被迎面而来的大浪呛了一鼻子。当时顾不了许多,因为下水后不远处是一个洄流区,有旋涡,必须快速向上逆游来中和水流速度,否则会被江水冲回岸边或旋到江底去。于是我朝着长江大桥第三个桥墩的方向奋力游去。

刚开始,我还能看见毛主席语录牌,我周边也还有不少人。待我快游到江心时,巨浪像小山一样层层叠叠,周边看不到一个人,我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那时是徒手渡江,随身没有救生圈之类的救生器材,生命保障就靠在江上巡逻救护的小木船。我一点也没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浪漫,有的只是极度的恐惧。好半天,见一条救护木船往我这边划过来,心里一下就有了安全感,人就放松了,脑子也清醒多了。我随着波浪起伏调整自己的呼吸,张弛得当,凭着良好的体力和一拼到底的决心,闯过大大小小的漩涡和激流,顺利到达彼岸。这次渡江有惊无险,心中暗自庆幸并小有得意。

  第二次横渡长江

        接着, “8•1”建军节那天,武汉市又组织了一次渡江活动, 其规模比“7•16”渡江的规模还要大。那天武昌汉阳门沿江的马路上,江堤上,被前来渡江的学生、工人、农民、文教卫职工和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渡江队伍最前面是仪仗队扛的大幅毛主席画像,接着是红旗方队、语录牌方队,然后是各单位的方队。亢奋的人群就像火山爆发的岩浆一样沸腾着。

八点多钟,渡江仪式开始,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辣辣的阳光肆无忌惮地把江城每一寸土地都烤得滚烫。这次我是跟着小学老师参加小教联方阵渡江,队伍安排靠后,为避免烈日炙烤,领队让我们就近到解放路小学的教室里休息。直到十点多钟,快轮到我们方阵下水了,我们的队伍才来到下水码头。

当我们走到下水台阶前,眼前的景象让我十分吃惊,台阶和江边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彩旗、凉鞋、气球以及散了架的木制标语牌,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没容我多想,我们方队就一排排地下水了。那天风和日丽,波平浪静,我有了上次在大风大浪中渡江的经验,这次信心满满,心不慌,气不短,随着队伍劈波斩浪,勇往直前,顺利到达终点——汉口滨江公园。两次成功渡江的喜悦像一支兴奋剂,我喜形于色,满面春风。那天我像英雄凯旋般走进家门,不曾想迎面而来的消息犹如万箭穿心,令我悲痛欲绝。家人告诉我,今天渡江仪仗队下水时发生了踩踏事故,前面举红旗扛语录牌的人刚下水,后面的人就像下饺子似的扑下来,如叠罗汉般一层层往上压,江边的栏杆也挤垮了,看热闹的人也挤到江里去了,踩死淹死不少人。天啦,怎么会是这样?那几天,江城街头巷尾议论的都是“8•1”渡江踩死人的事。陆陆续续有尸体打捞上来,大多是渡江的一二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围观的群众。有个妇女是和牵着的孩子一起淹死的,捞起来时,母亲还死死地抓着孩子没松手。我同学的妹妹渡江时是仪仗队队员,不幸罹难,她的尸体是事发后几天在下游江水洄流处打捞起来的,全身泡肿了,惨不忍睹。那段时间,武昌汉阳门江堤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花圈。据说,这次事故淹死了数百人。

  第三次横渡长江

         时隔九年,1976716日,为纪念毛主席“7•16”渡江十周年,湖北省黄石市举办了渡江活动,当时我在黄石市工作,我们单位要组织一个渡江方队。开始我为是否参加这次渡江很糾结,一想到武汉“8•1”渡江惨案,我就头皮发麻。但又想,这种机会很难得,“人生能有几回搏”?我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第三次参加横渡长江。那天上岸后,市里给每人发了一块渡江纪念牌,我们单位一起参加渡江的六位“半边天”挂上纪念牌,神采飞扬地照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至今我还完好地保存着。

难忘的渡江经历,难忘的青葱岁月。致敬,我的青春。

 

当年的武汉市渡江节

当年的武汉市渡江节

 

 

 

 

 

 

 

本文标签: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