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永远难忘的家乡小吃

2025 年 9 月 4 日

nfq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生都离不开吃。“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苏轼)”。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美食成千上万,而地方风味小吃,则是中华饮食皇冠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每一种小吃都有丰富的历史缘由和人文故事,让我们在品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

中国很多城市的风味小吃丰富多彩,各种各样,每一种都是独特风味的绝佳代表,令我们心里馋死,嘴巴忙死,肚子撑死,屁股累死!一顿山珍海味我们会忘记,但家乡的小吃我们永远难忘!

挡不住的诱惑,是我家乡武汉的小吃。

我回到武汉开会或讲课,从来不在宾馆吃早餐的,总是跑到小街小巷里,找那些特色风味小吃,我特别爱吃武汉的油炸面窝,配一碗鸡蛋醪糟(láo zāo)米酒,还喜欢烧梅(类似于烧麦,但武汉烧梅做得皮薄馅美,特别好吃)、热干面、鱼糊汤米粉、莲藕排骨汤、三鲜豆皮(当年中南局书记王任重专门陪毛主席去汉口“老通城”豆皮馆吃豆皮)、汤包、米粑粑、小桃园瓦罐煨鸡汤、糯米鸡等等。

 

 

 

 

 

 

 

 

油炸面窝和鸡蛋醪糟米酒

2025年8月22日到武汉讲课时,在街头吃早点“面窝、鸡蛋醪糟米酒”

        武汉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卖早餐小吃的,一个个小门店,一种种汉味小吃,看得你眼花缭乱,馋得你不住的咽口水!在小店门前的人行道上,每人一个矮凳子一个高凳子,坐在那里吃得热气腾腾,爽快无比!早上七八点钟吃早点的人特别多,有时都找不到这种小凳子!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

八月的一天清晨,六点十分我就从酒店出来,这时吃早点的人还不多,我找了一家小店,要了两个油炸面窝,一碗鸡蛋醪糟米酒,五元五角钱,就坐在一高一矮的小凳子上嗨了起来,感觉那个好啊,从嘴里窜到胃里,再热到心里,比那些个鸡鸭鱼肉海鲜大餐都要好吃!中午我又找到一家“鱼糊汤米粉”店,吃了一碗鱼糊汤米粉,一个面窝,太好吃了,恨不得把舌头也要呑进去,那种感觉呀,起码要美个好几天!小吃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了百般滋味和地方特色,带着你穿越时光,品味那份独特的地方风味与家乡情怀。

2025年8月21日晚上在武汉街头吃“腰子鳝鱼米粉”,特别好吃!

        董必武是湖北红安县人,解放前长期在武汉,他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副主席。他到武汉考察工作,怀念当年武汉的臭干子(臭豆腐),他自己到小街上,找到了路边一个炸臭干子的小摊,一个煤球炉子上面架着一口小油锅,他坐在摊子的小板凳上,要了几块臭干子,拿着小酒盅一边吃一边喝,津津有味,开心得不得了!小吃是历史的味道,是文化的图章,更是家乡的记忆。

董必武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在中南海请秘鲁哲学家门德斯吃饭。八个菜是炒虾仁、素炒干贝、鱼香肉丝、醋溜鱼片、红烧狮子头、鱼头豆腐汤、冬菇白菜、红烧肉,还有一大盘红红的凉拌辣椒。毛主席夹了一筷子红辣椒送到嘴里说,“湖南有钱人家和贫穷人家都喜欢吃,不吃点辣椒,觉得什么菜也没有味道。”门德斯说:“就我所接触过的各国领导人中,您是最能吃辣椒的,一点也不怕辣!”毛主席说:“你说的对,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辣不怕;我们湖南人吃辣椒,怕不辣!”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在西方的圣诞节,东方的春节,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乡,因为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是一种情节!是一种文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思、乡情和家乡的味道,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都念念不忘!

2024年5月到武汉讲课时,在街头吃早点。

        参考文献:中新网2003年12月26日:三湘都市报报道

                                                                                                       写于2025年9月5日

 

 

 

 

 

 

 

 

 

 

 

 

 

 

 

本文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