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024 年 3 月 30 日

一、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概念,目前世界上有两百多种观点。中国《现代汉语词典》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辞海》“文化”条目有三种词义:1、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2、泛指一般知识。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教化的总称。《辞海》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基本相同。

二、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精神与物质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只有中华文化没有间断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要素,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振兴的实现。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传承、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四、中医药是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认为,这把钥匙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医学,没有医学,不成其为中医药;一个面是文化,没有文化,也不成其为中医药。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对中医中药科学的评价与定位,我们要全面理解,放眼未来,校准中医药在国家全局中的位置和着力点。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维、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它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包括了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形神兼具的健康观,整体平衡的思维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治未病的预防观和大医精诚的道德观等丰富的内容。

五、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

2022年,全国卫生部门中医药人员总数达到91.9万人,(中医76.4万,中药13.9万)中医类医院5862个,中医门诊部3786个,诊所70631个。全国有中医病床158.7万张,全国中医门急诊17.76亿人次,中医治疗出院3861.3万人。在三年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学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屡经考验,历久弥新,依然好使、管用,并且经济易行。中医药是世界上保存发展最好的民族传统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与医疗保健力量,是中国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六、 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都有文化属性与内涵,但新中国的中医界则是在2007年才提出中医文化的。近些年来,中医药行业在中医药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编制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医药文化传播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也组织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活动。但有一个问题是,有的地方中医药文化活动或项目形式与内容脱节。有的形式较多,文化的实质还跟不上去。以中医院为例,四十多年前卫生部针对当时中医院严重西化的问题,召开了著名的“衡阳会议”,崔月犁部长当时讲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我们的中医院外面挂着梅兰芳的牌子,里面唱着朱蓬博的调子,那还是中医院吗?” 虽然抓了几十年中医院的中医特色,但是,问题不少,这记警钟,至今还应该长鸣!

现在走进中医院,墙上的雕刻画像都是张仲景和李时珍等古代名医,宣传展版上都印刷着中医的古代经典名句,看起来中医文化氛围很浓,但是诊桌上看病的一些中医,却在开着西药,天天做着手术。我不反对中医院使用西药或做手术,但一定要有一个度,你是中医院,病人到你这里来主要是看中医的,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越俎代庖。

2022年全国中医类医院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446007人,中医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占中医类医院执业医师的51%。中医医院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78964人,中医198422人,占医师的52.35%。(国家中医药局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规定,必须达到60%,这是“核心指标”、“一票否决”指标),总体上说,全国中医医院都不达标。同年全国中医类医院的门诊处方中,中医处方仅占54.20%。政府办中医医院住院的药品收入中,西药占了70.22%。一些中医院西化了,中医异化了,这种医院算是具有中医文化吗?中医文化不是摆样子,做门面的!中医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一定要统一,形式要服从于内容。形式与内容要形神兼备,不能貌合神离。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一定要有中医的医疗主体、内涵和特色,没有这些,中医文化不就成了面具和橡皮泥了吗?

我们建设和加强中医药文化,不要花拳绣腿,不要空谈阔论,要实干,要实效。“文以载道”,中医药的文化,就是要承载着中医药理论之道,中医药临床之道,关键是中医药的本真和特色之道。

薪火相传,源自《庄子 • 养生主》篇,是说前面的一根木柴刚烧完,后面的一根木柴已经烧着了,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中医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传统医学,窥天地之奥妙而达造化之功,得千年之真传而青胜于蓝,仰之若高山,望之若汪洋。但是,中医的文化传承,首先要有中医医疗的传承。

七、 中医药的泛文化现象

泛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即什么都打着文化的幌子,假文化而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指出,当前中医的泛文化现象严重误导和影响了中医的发展。一些人一说中医就是文化,用文化属性取代中医的医疗属性,一些人把中医文化的作用夸大、曲解、当作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肖相如教授指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许多作家虚构中医故事,把中医学习、治疗的情节演绎的高潮迭起,惟妙惟肖,无限联想,广泛联系,甚至将高人指点、风水八卦、因果报应等等掺杂其中,将一些中医爱好者和学而不精的所谓中医忽悠得如痴如醉,欲死欲仙。实际临证总是幻想着自己也能如饮上池之水,如有神来之笔,而忽略了中医只是医学,必须落实到人体和疾病,必须落实到证,必须落实到对证的准确辨析,对药物方剂以及其他治法的准确把握,而仅仅凭文学家式的奇思妙想是不可能治好病的。”

中医有文化属性,但中医不仅仅是文化。岐黄之术是治病救人的,不是仅仅拿来编故事拍电视剧赚钱的。2016至2000年,中医题材的影视作品260余部,视频1.3万个,图书5千余种,这里面历久不衰的精品有多少?

紫陌鄢说:“新闻界在盘点媒体上的媚俗,文艺界在坦言创作上的低俗,出版界在指责读物中的鄙俗,信息界在曝光网络上的恶俗。”我们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时候,要正本清源,扶正驱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此文是2023年11月29日,陈珞珈在参加山东济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养生文化讲座”时的演讲。

本文标签: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