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谈谈我国农村中医药技术队伍质量建设的几个问题(1998年)

2023 年 3 月 14 日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199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厅局长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加速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一定要认真抓好”。
1  农村中医药技术队伍现状
1.1  农村中医药人员逐步减少,数量不足
从数量与城乡分布上来看,1949年我国有50万中医,其中5万在城市,45万在农村。1997年我国有35万中医,其中19万在城市,16万在农村,即45%的队伍在农村,却在为80%的人口服务,结构明显失调。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逐年缓慢减少,1997年全国乡镇卫生院有中医药人员168674人,占乡镇卫生院医药人员的28.45%。平均每个卫生院有3.27个中医药人员,其中2个中医、1个中药人员[1] 。
1.2  中医药人员素质偏低,层次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农村中医药队伍的来源,一是靠现有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分配;二是靠家传师授方式的中医带徒培养;三是靠社会力量非正规培训、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函授、刊授及自学考试等形式培养补充。据中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国农村中医医疗服务调查”,我国农村中医药人员技术职务结构的比例是:中医药师及以上人员占中医药人员总数的25.10%,士级占53.76%,员级占21.14%。士级以下的人员比重太大。
1.3  补充少、流失多
多年来,由于农村中医药人员来源不畅,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下不到乡、村,中专生不足以弥补自然减员,而传统的师带徒因学历或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存在着后继乏人乏术的问题。而一部分中医药人员或改做其他卫生工作,或经商,或调往城里,个别地方出现人去楼空的情况。
2  农村中医药人才标准
2.1  专业标准。农村中医药人员由于承担的工作不同,因此在专业结构标准上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县级中医药机构要求专科型人才。乡级卫生机构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村级卫生室需要培养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治的通才。
2.2  质量标准。县级中医药机构是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基地和中心。因此,县级中医药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应当具有本科或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熟悉中医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熟悉并掌握本专业本专科国内外进展与动态,具有开展专科专病临床研究能力、本专科专病领域内疑难疾病和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能力。还应当具有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从事临床实践的带教能力。
在乡级卫生机构工作的中医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或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了解中医药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某一专科的技能和特长,而且根据卫生院工作的特点,还能承担其他科室包括医技科室的工作。具有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能力和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具有指导村级中医药人员开展农村防保工作和合作医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人员,应能用中西医两法预防、诊断、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对疑难病、危重病及时诊断、治疗或安全转诊。能开展农村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能对农村传染病做好防治、隔离、消毒、疫情报告。能自种、自采、自制当地中草药。
2.3道德标准。农村中医药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既要有“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又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一切有损于群众利益的行为”[2] 。
3  农村中医药人才需求模式
3.1  按学术特点可以分为传统中医型、中西医结合型。
3.2按专业特点可以分为医疗、护理、中药、防保等型。
3.3按专科特点可以分为临床专科专病等专门人才或一技之长人才。
3.4按知识层次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初级 。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生活习俗迥异,疾病谱广,防治任务大。因此,农村中医药人才最好是以“通才”为主,以“专才”为辅;以中医药知识为主,以西医药知识为辅;以医疗为主,以防疫为辅;以中、初级为主,以高级为辅。
4  农村中医药教育形式
4.1  普通教育
①高等中医药院校要面向农村。由于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很难分并留到农村。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协调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分配办法;
──扩大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的计划指标,给用人单位以推荐生源主动权,并制定使学成者能顺利回到生源所在地农村的切实可行措施;
──改革课程结构,重点研究中医基础课程的分化组合和临床课的加强问题,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与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农村用得上,使单位养得起。
──改善农村中医药机构工作和生活条件,争取优惠政策,提高长期扎根在农村工作的卫生及中医药人员工资、技术职务、配偶就业及子女升学等待遇。
──对农村中医药人员倒流城市及改行等要有规定或经济调控办法。
②加速培养大专和各种专科人才:中医大专人才培养周期短,投资少,实践能力强,适合县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需要。而各种中医专科是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一大优势。因此,需要加速培养大专层次的各种中医专科人才,如伤骨、肛肠、推拿、针灸、皮肤、眼、耳鼻喉等专科。中医大专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实践性,以中医为主,包括中西医结合以及推广新技术成果、适合农村医疗机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中医大专班的开办,应以现有中医药院校为主,挖掘教学潜力。也可与地方合办,地方承担教学管理,高等中医院校承担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中医大专班毕业的学生应主要面向乡级卫生机构。因此,应采取委托培养、定向招生等形式。
③积极创办中等中医药学校:目前我国现有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每年大约可培养1万名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生都面向农村。中专人才适应基层能力强,培养周期短、国家投资少。中专生源同样要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解决,中专专业设置也要根据当前农村需要,专业课程要有地方特色。
4.2农村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中等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培养合格的乡村医生的一种多快好省的途径。这种培训的特点是学生不转户口、不包就业,按中等中医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教学,毕业统考合格后发给中等专业毕业证书,回当地乡村卫生机构工作。中等中医药职业技术学校打破传统的办学框框,利用现有卫校或社会力量办学,或与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联合办学,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教材编写、实验与实习课程都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尽快地为农村三级网中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乡村医生,但要严把质量关,实行入学统招和毕业统考制度。要根据乡村医生的职业特点注意在培养内容上做到“能防能治,能医能药,能中能西”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3  中医师带徒教育
师承教育是几千年来中医培养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师徒授受制教育,使中医药中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遗产和绝招绝技通过师授秘传得以保存和发展。我国农村基层应当探索规范并可行的师承教育形式。
最近几年,有的省将中医师带徒教育纳入大中专、职业大中专、成人大中专教学计划,实行统招统考统一教学计划和管理,先集中学习理论,后分散跟师临床实践,学徒期满后,由省市主管部门统一考试,合格者发毕业证书,承认相应学历(未纳入国家教育计划的通过中医药自学考试来取得学历),先出师后录用,推荐到农村基层工作。
1990年以来,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继承著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中医药人员,先后两次在全国遴选500名老中医药专家(正高级技术职务),为其配备1~2名继承人(主治主管及以上技术职务),出师合格者可按规定程序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这是一种“名医带高徒”的办法,地方可以参考和借鉴。
4.4成人教育
①成人大、中专教育。这是利用现有中医药院校或有条件的其他医药卫生院校开办的成人大专或中专班,是在职进修获得学历证书的一种教育形式。成人大专、中专纳入国家教育计划统一招生,其学制、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管理办法与普通大中专教育完全相同,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目前在中医成人教育招生上有些问题值得商榷:一是考试应以语文和专业知识为重点,不一定非考外语不可。二是应当考虑考生在原单位的业务能力、工作(职业道德)表现和原单位的推荐意见。
②函授、刊授教育。这是办学单位运用函信和刊物,辅以视听、视教和实习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一种教育形式。可以纳入国家成人统招计划,通过统一考试录取。也可以经过卫生中医主管部门批准,纳入乡村中医师、士级专业证书教育。函授、刊授要把好质量关,关键在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要适合农村中医药工作特点。面授和分阶段、分科目考试要认真落实。结业、毕业统考要在面授基础上和面授时进行。学制宜在2~3年,其中面授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这种教育形式比较适合农村在职的中医药人员,是提高他们的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
③专业合格证书教育。这是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一种师、士专业合格证书教育,一般学制在1~2年左右。专业证书班由中医药学校主办,按大专或中专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和管理,是培养农村中医专科人才的一种有效办法和途径,值得各地采用。
④各种短期训练班。这是中医药学校、县卫校或有条件的中医院对农村各种中医药人员举办的短期业务技术提高班,是针对在职中医药人员的某种业务需要而进行培养提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办班的时间应根据培养对象、任务与要求不同而长短不等。

⑤大、中专自学考试。自学考试是国家为自学成才人员创造学历证书的一种优惠政策与机遇。中医大、中专自学考试已在全国普遍展开,原来面向城乡,后改为只对县及县以下招生。这种形式为那些中医师带徒、自学成才和未受过正规培训的中医药人员取得学历证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中医药大专自学考试应委托高等中医药院校主考,编写自考教学计划和教材。中医药中专自学考试应委托中等中医药学校主考,编写自考教学计划和教材。各地可根据情况,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中医药自考辅导学校或开办辅导班,旨在提高自考合格率。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