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我国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与现状(1990年)

2023 年 2 月 25 日

  一、四十年来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传统医药,建国初期,国家就将“团结中西医”列为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但是五十年代初期,卫生部颁布了三个限制和排斥中医的规章及两个实施细则,即1951年公布的《中医暂行条例》、《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和1952年发布的《医师、中医师、牙医师、药师考试暂行办法》等,受到全国中医界的反对和党中央的严肃批评,毛泽东主席的批评尤为严厉。于是,卫生部在1956年发出通令,废止了这三个办法、条例及两个实施细则。随后,党中央制定了中医政策和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促进了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中医政策的六个要点是:(1)努力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2)团结和依靠中医,发展和提高中医,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3)坚持中西医结合,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4)中医中药要逐步实现现代化;(5)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6)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传统医药的领导与支持。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卫生部于1977年搞了一年调查,向党中央写出了报告,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即中发(78)56号文件,这个文件是当代中医工作的一个转折点和标志,邓小平同志在文件上亲自批示:“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这个文件颁发后,除有效地解决了队伍问题外,还解决了三大问题:(1)从集体所有制单位和民间选拔录用1万名中医药人员到国有中医药机构工作,以解决文革后中医严重后继乏人的问题。(2)在全国六大区各建一个中医研究院,每院投资一千万元,以解决中医没有科研基地的问题。 (3)国家每年拨给中医专款三千万元。随后,1980年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医与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医政策的六个要点。1982年又在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与中医高等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解决中医院的办院方向问题。
  1982年,全国人大把“发展我国传统医药”载入宪法总纲第21条。1985年,中央书记处做出决定: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年,全国人大批准制定中医法,以便使中医药事业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发展。1986年12月,国家成立了管理传统医学事业的政府最高管理机构一一国家中医管理局,这是我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7年在国家科委主持的《二OOO年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规划论证会上,把中医药的发展规划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规划提出了“医药并重、全面规划、系统研究、重点突破”的发展中医药学的总方针。
  1988年,国家在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的情况下,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药归划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各地正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管理机构,已有11个省市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部分地市和县也成立了管理局,初步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中医行政管理系统。
  经过40年的建设,遍布我国广大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网络正在形成。目前,全国共有中医药人员538689人,其中中医369509人,总数比1957年增加了14万余人;全国有中医医院2046所,设病床165974张,其中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1958所,设病床151177张;有县级中医医院1546所,占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的74%。1981年~1985年,县级中医医院由587所发展到1199所,以每年递增19.54%的速度发展,四年翻了一番。同期,我国县及县以上医院的递增速度为3.94%。1985年~1988年,全国平均每年净增141所。此外,还有治疗各种专门疾病的中医专科医院303所,有病床15357张。在北京就有12家中医医院。全国已有23个省市基本普及了县级中医院,再过4~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医医院或民族医医院的目标。
  中医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国家开办的高等中医学院已达28所,民族医学院校3所,有专业学科36个,在校学生1万人,中医学院都设有附属医院和研究所,建国以来己培养了7.5万名中医药高级人才。近年来培养的中医药硕士、博士研究生1200多人。有13所高等医药院校设置了中医药专业。中等中医药学校发展到53所,有45所卫生学校设置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专业。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在职教育也蓬勃发展,20所中医院校办了函大,18所办了夜大,在校学生1万余人,已经毕业2万余人。7所中医附院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每所投资1千余万元。中医院校在校生与附属医院床位之比达到l:0.43。
  全国有中医科研机构148所,其中独立机构87所,非独立机构61所,获得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56项,获各种国际奖励约20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拥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4千余名职工,其中正、副研究员及相当技术职称人员达500余人,下属医疗、教学、科研单位17个,研究室76个。当前,我国在针刺麻醉和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及针灸、正骨、推拿、气功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工作有所进展。
  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可以确定的已达5700多种,1983年国家拨出中药材种植面积494.5方亩,全国国营药材种植场有400多个,集体药种场1000多个,药材种植专业户和重点户20多万个,1988年收购量60万吨。全国有中药饮片厂1500余家,年生产能力2.5亿公斤。有600余个中成药厂,1988年总产值51.2亿元,总产量达到22.9万吨。全国有中药经营企业3万余个,1988年销售86.2亿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购销体系。以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例,1986年中药与西药的社会零售额比例为50.8:49.2,中药销售量超过西药。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大特点。我国己经培养出一支五千多人的中西结合骨干队伍(西医学习中医两年以上),招收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有22所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部分西医医院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项目,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西结合治疗急腹症、中西结合治疗肿瘤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二、传统医药在保健中作用巨大
  据测算,1988年中医医院门诊接诊20450余万人次,中医医院已经成为我国一支十分重要的保健力量。在我国的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一般都设有中医科,患者在那里同样可以得到中医医疗。中医中药承担了我国农村35.55%的门诊医疗量和22.37%的住院治疗量。在慢性病人群中,中医治疗占33.37%,西医治疗占28.01%,中西混合治疗占34.4%。据卫生部调查,在城市和农村西医医院的门诊量中,中医科门诊量占22.86%和22.3%,仅次于西医内科,居各科的第二位。在我国农村的4万多所卫生院里,基本上中西医共同工作,在这一级组织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43%,中医药的使用相当普遍。由于农民信赖中医药,乡村医生中40~50%的人在使用西药的同时使用中药,用中医药完成了大量的首诊任务。据对山西临汾、忻州两地区的调查,乡村医生中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的占50.9%,中医药使用率55%。由此可见,传统医药对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防病治病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民族医药深受各族人民欢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都有很长历史的理论与临床体系,壮、苗、瑶、彝和朝鲜等民族也拥有大量的民间医生和医疗手段,40年来,民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我国在卫生机构工作的民族医药人员有7377人,其中蒙医4822人,藏医605人,维医602人,其他民族医1348人,还有为数更多的民间民族医和草药医。我国已建成了90所民族医医院,其中蒙医医院和藏医医院各35所,维医医院14所,傣医医院1所,其他民族医院5所。由于民族地区自然经济条件较差,在那里很多地方主要依靠民族医和草药医治疗疾病,民族医药学为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医中药主动走向世界
  中医药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各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对中医药学就给予了相当重视,积极向全世界介绍针灸并建议各国对43种疾病采用针灸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还在我国设立了七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并于1985年10月在广州召开了“传统医学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区域性研讨会,向各国介绍和推广中医药学及其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经验。1987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四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传统医药的提案。我国第一次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介绍了中国的传统医药学。
  世界性的中医热方兴未艾。近十几年来,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成就,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由于当代一些疑难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出现,许多国家正积极转向在中医自然药物和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疗法上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应用和研究中医学的热潮方兴未艾。1982年日本抽样调查表明,日本西医中有40%的人兼用汉方医学疗法治病,1986年已上升到65%。日本把中医“证”和经络研究列为国家科技厅1980年至1985年攻关项目,拨出10亿日元,开展长期的综合研究,法国对经络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针灸疗法已经国际化,在全世界普遍推广,苏、美、英、法、日、西德等许多国家已比较广泛地使用针灸。现在日本有针灸师近11万人,苏联有针灸师2万人,美国1.5万人,法国1万人。美、苏、法、南朝鲜等国还有专门培养中医人才的院校或专业,编写了中医教材。马来西亚有中药店1千余家,针刺麻醉在国外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意大利潘贤义教授已应用针麻开展了100例心脏手术、20例肝移植以及心脏移植等手术。
  近年来,我国为国外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不少国外人士专程来我国考察、学习和进修,来我国学自然科学的留学生中,学习中医的占第一位,其中国际针灸培训班已为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500多名针灸人才。去年11月在我国成立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成员近4万人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这是第一个把总部设在我国,并由我国担任主席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我国的中医正在主动走向世界。1987年,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胡熙明同志率代表团出席第十四届世界卫生大会,向166个国家卫生部门的高级官员介绍了中医药的特点和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长表示,希望与我国加强中医药的交流合作,要求得到我国的支持帮助。同期,访问了法国、瑞士、意大利等7个国家,宣传了中医药成就,建立了友谊。国家中医管理局派往波兰、捷克、朝鲜、缅甸等国家访问的代表团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一年经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出访团组达152批,到达欧、非、澳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良好的疗效使中医药赢得了国际声誉。由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组成的中医代表团,在缅甸开展医疗活动,为40多名政府高级官员及其家属进行针灸治疗,疗效很好,尤其是为缅甸总理夫人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了缅甸政府和医务界的赞赏。辽宁中医学院彭静山教授的眼针疗法,在访问日本时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针圣”的荣誉称号。出国团组的出色治疗,增加了国外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赖,提高了中医药的声誉。去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应联邦德国裕伯根不动产投资公司的邀请,与该公司签订了共同建立“欧洲中国自然疗法和针灸中心”的协议。美国哈佛医学院要求我国派中医去治疗艾滋病等等。现在,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中医正在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
  (原载于《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1990年第9期  第十卷  总第66期  作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处)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