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陈献国同志生平及其业绩

2023 年 2 月 23 日

   蒙古学年鉴(2015卷)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原秘书长、中国蒙古族学会卓越的组织者、《中国哲学年鉴》编委、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军事历史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中国蒙古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内蒙古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会第一届秘书长、第二届副会长、内蒙古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经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内蒙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中国蒙古学文库》总编辑、《内蒙古大辞典》编委、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陈献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17日17时在北京市逝世,享年81岁。
    陈献国同志,汉族,1933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市一个中医家庭,五岁随父母迁往湖北省武汉市,1941年~1948年,在武昌博文小学、中学读书,1949年~1950年,在湖北省长楚中学读书,1950年10月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大学毕业后,他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党的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主动要求到祖国边陲内蒙古工作,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人事局从事干部教育工作。其后,他又要求到最艰苦的基层去工作,1952年组织把他派到海拉尔参加国防九零一飞机场修建和牧区工作。同年9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又向组织申请到刚开发的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到林区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被组织选派到东北岱岭森工实验学校、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党校师资班等学习。在校期间,无论是学习政治理论,还是林业机械,他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内蒙古党校师资班学习结束后,他被留校参加全区哲学教科书编写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得到当时编写组领导和老师的认可和赏识,这也为他日后从事蒙古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革前,他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宣传部、林业党校、内蒙古宣传部讲师团担任教研室主任、政工组长等职。在宣传部、林业党校、讲师团工作期间,由于他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雄厚的理论基础,因此他的讲课生动而有趣,学员们都愿意听,因此被学员们尊称为“陈马列”。文革当中,由于他坚持真理、刚直不阿,为保护少数民族干部,被打成“新内人党”、“反革命黑爪牙”,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肋骨和腰骨被打断,颈椎被打伤。文革结束后,被确诊为白血病,抬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就医,后被当时哈医大著名中医诊治, 身体慢慢得到恢复。出院后,调到内蒙古大兴安岭7041工程指挥部工作,曾担任指导员兼连长等职务。由于他懂矿山机械和汽车运输,再加上他为人谦和,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此,不久就同知识青年和工人打成一片。由于文革的迫害,他的身上遍体鳞伤,疾病缠身,但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毅志,仍身先士卒带领知识青年和工人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修筑公路和开辟铁矿的现场,因此,被领导和工人戏称为“陈疯子”。
    1980年初,他应邀到呼和浩特参加全区学术会议,碰到了当年编写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大专院校哲学教科书编写组的领导,领导动员他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工作,同年7月,他被调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工作,真正开始了学术研究工作。
    陈献国同志是蒙古学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卓越的学术研究组织者,他的学术组织才能被广大蒙古学学者和相关领导所认可,并在蒙古学学科建设和新学科拓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蒙古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蒙古族經濟史﹑蒙古族軍事史、军事思想史方面。已故著名的蒙古学学者留金锁曾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对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经济史、军事史,尤其对蒙古族的经济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在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经济史、军事史等学科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很多论文,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建设性的建议。这对研究蒙古学的学者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陈献国同志的学术组织才能初步显露是在他担任内蒙古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后,参与组织筹建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会,并担任第一届秘书长,第二届副会长。他积极组织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会学术活动,参与整理出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史料二百多万字,编印了五本蒙汉文的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资料选编与论文集。与此同时,他自己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先后发表了《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情况综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1年第4期)、《“蒙哲史”近现代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蒙哲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2期)、《认清时代特点,明确历史重任》(《蒙哲史研究动态》,第19期)等文章。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会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也促进了成吉思汗军事辩证法和蒙古族整个古代军事思想史的研究。
    陈献国同志是我国蒙古族军事史研究领域的推进者。1983年他作为中国军事历史学会会员,参与筹建了内蒙古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并担任秘书长。蒙古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对它的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当时,中国蒙古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蒙古族军事史、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是国内蒙古学研究的薄弱领域。在他担任内蒙古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秘书长期间,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异常活跃,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他组织内蒙古军区老干部和有关学者,先后编辑出版了《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论文集》(第一、二、三集)、《蒙古族古代战争史》、《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史》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填补了蒙古族军事史研究的空白。他自己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先后参与《中国战典》(上卷,《拔都西征》有关6个词条,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1994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编辑工作,发表了《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学术讨论综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6期转载)、《成吉思汗军事辩证法思想》(《中国哲学年鉴》,1987年)、《蒙古族古代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9年第5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收入,湖北省图书馆报刊资料评为优秀论文,《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史研究论文集》第二集转载)等文章。
    陈献国同志是我国蒙古族经济史研究的开拓者。蒙古族经济特别是经济史的研究在当时很少有人专门进行研究,极少数国家出版过有关蒙古族经济方面的部分史料,系统、完整地研究蒙古族经济发展史的专著还未被发现。陈献国同志的学术贡献也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经济史研究领域。1993年他参与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经济史学会,并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蒙古族经济史学会组织和研究工作,并将自己的研究重点从蒙古族军事史转向蒙古族经济史。他先后组织编写了《蒙古族经济发展史研究》(一、二辑,主编,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厅批准出版)、《蒙古族商业经济发展史研究》(汉文,主编,内蒙古社科联出版,1995年8月,由何金山译成蒙文,远方出版社出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蒙古族经济史论文专辑》(主编,内蒙古社科联杂志编辑部出版)、《中国各民族经济交往史研究》(主编,内蒙古社科联杂志编辑部出版)、《内蒙古社会科学通览》(第四章第四节“蒙古族经济史”,同白拉都格其合写);出版了自己的论文专集《历史的探索——蒙古学及民族经济研究论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还负责组织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蒙古族经济思想史研究》,蒙古族经济思想史研究在当时古今中外没有专人进行研究,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参考,他的团队只能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挖掘,边干边学,研究难度特别大,但他带领他的团队圆满地完成任务,并获得学术成果奖。这些学术著述很好地总结了蒙古族经济历史发展经验,探索了蒙古族社会经济和经济思想,也为后来研究蒙古族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蒙古族传统商业思维方式打下理论基础。此外,他还在自治区(省级)和全国性报刊上发表《民族经济史研究中的几点认识》,(《前沿》,1994年第1期)等经济方面的论文37篇。
    1994年1月。陈献国同志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继续从事科研活动。《中国蒙古学文库》的编辑出版也是他退休后的主要工作(这期间还在内蒙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中国蒙古学文库》的编辑出版充分展示了陈献国同志的学术组织才干。1987年在自治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提议和大力支持下,他开始筹备《中国蒙古学文库》编辑出版工作,组织学者开展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1997年《中国蒙古学文库》第一本与读者见面,其后,一百多部著作陆续出版。《中国蒙古学文库》是一套全面系统科学总结与弘扬蒙古族文化的大型系列丛书,也是将中国蒙古学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呈现的丛书。原计划出120部,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该文库是由陈献国同志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编委会集体讨论通过,领导小组批准,组织区内外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撰稿、翻译、审稿,陈献国同志任总编辑,并主持编委会的日常工作。由于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使这套书的编辑与 出版工作顺利地进行。到2009年完成了100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了厚礼,并在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在已出版的上百部中,2/3获得了优秀成果奖,在国际蒙古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6年在编辑出版《中国蒙古学文库》的同时,他又开始筹备中国蒙古学学会,并担任筹备委员会秘书长。他广泛联络各大专院校的蒙古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征得他们对成立中国蒙古学学会意见和支持认可,并多次前往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多位领导处申请沟通。由于当时国家正处在对学会进行清理整頓时期,因此,这一宿愿没有实现,但他为中国蒙古学学会成立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1月10日成立)。
    他在组织蒙古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活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蒙古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工作,他撰写了多编综述性文章介绍中国蒙古学研究现状,如:《新时期蒙古文学研讨会综述》,(《蒙古语言文学》,1993年第3期)、《开拓新学科,十年结硕果》,(《民族研究动态》,1982年第1期)、《我国蒙古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7年第6期)、《我国蒙古学研究现状管窥》,《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11月24日第2版)、《研究蒙古族文明开端,促进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内蒙古社联》,1989年第12期)、《蒙古学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新进展》,(《内蒙古社联》,1989年第12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祖国科学事业》,(《内蒙古社科联动态》,2000年第6期)、《令人瞩目的〈中国蒙古学文库〉》,(《出版科学》湖北省,2000年第4期)、《关于〈中国蒙古学文库〉的编写与出版——这项民族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完成将使祖国文化宝库更加绚丽多彩》,(《内蒙古日报》,2000年11月16日第8版),这些文章让世界充分了解了中国蒙古学的最新成就。
     他也非常重视科研的实地调研工作,先后到云南玉溪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湖北省洪湖市、河北等地蒙古族居住区进行调研,了解当地蒙古族生活习俗演变过程。并撰写文章介绍当地的蒙古族族源、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如:《关于湖北省洪湖市陆姓民族籍问题的调查报告》(合著),(《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8年第5期),介绍了湖北省洪湖市陆姓蒙古族的族源、祭祖仪式、幼子继承、崇尚白色、建筑图案等古老风俗习惯。
此外,他还参加大型图书的编写工作,如:《内蒙古大辞典》任编委,承担编辑历史、社会科学、语言、民俗、宗教、少数民族等篇目,正式出版20万字,并亲自撰稿49150字,199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陈献国同志作为南方鱼米之乡的汉族同志,青年时期就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不远千里来到内蒙古,并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他为这片土地的民族团结和諧稳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工作中,他平易近人、团结同志、淡泊名利,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同志,并主动为少数民族同志争取利益。鉴于他在民族团结方面突出的贡献,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曾多次评选他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他是民族和諧的典范,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蒙古族做了媳妇。漠北牧马终不悔,草原青山埋忠骨。他在工作上认真勤奋,鞠躬尽瘁;在学问上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做人光明磊落,正直不阿。他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学会的组织领导工作,都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出色的完成任务。他作为学会的领导者,在科研上曾默默无闻地帮助过许多学者,为学者学术论著提建议、改稿和推荐出版,甚至晚年在医院病房里,还在为《中国蒙古学文库》的出版,进行编辑和审稿工作。他教育子女“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襟怀坦白、坚持原则,勤政廉洁、作风正派,敬业爱岗,毕生勤学、治学严谨、爱护干部、关心下一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我们树立了人生和治学的榜样,也是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的楷模。
    陈献国同志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即使在“文革”当中,身处逆境、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继续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积极奉献。他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处理民族关系和蒙古学研究工作的重大问题上,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始终把党的利益和少数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一生坚持真理、刚直不阿,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刚强的性格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的为人做事和学术水平,也得到广大学者的尊敬和称赞。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