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灵魂在抗震救灾洗礼中净化(2008年)

2023 年 2 月 24 日

感动太多,感受太多。怎么说呢?说两点吧:一是不到现场,你想象不到那里的情况有多困难;二是不到现场,你体会不了那里的场景有多感动。先说第一点吧。
  不到现场,想象不到那里的情况有多困难
对灾区的困难程度,我们是有精神准备的,但到了现场,懵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不到灾区的人不了解灾区,大家从电视上只能看到一部分内容,但是现场是更多、更全面的东西,更真实的东西。
原来我设想是病房里面挤满了病人,结果呢,不仅病房里挤满了病人,帐篷里面躺满了病人,水泥地上也躺满了病人。
病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我们不可想象的地步。地上人挨人,挤满了。医生要去检查病情和救治,得脱了鞋,找个落脚的地方,从人堆里迈过去。没有办法,二十多万的伤员一下子挤进来,谁也承受不了。
当时治疗的条件和手段,也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医疗抢救的各种要求。病人太多,怕出现差错和混乱,没有办法,在病人的额头上贴个纸条,上面写着多少号,叫什么,年龄。这就是当时的“病人卡”!正常情况下,医生写一个大病历得两三个小时,等着救命呢,有那个时间吗?
医院的医疗设施特别是手术室根本就没办法适应,全震坏了,什么更衣室、隔离带啦,甭想了。只有一台很陈旧的麻醉机,没有相应的设备,他们没有C型臂,也就是手术室的X光机,没有必需的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没有快速消毒锅,老式的消毒锅,手术包在里面消毒就要两到三个小时,等着,急死人了。我们做了一批手术以后,钢板都全部用光,钉子用完了,小夹板也全用完了。
唉,困难得无法想象,难以形容,这一点先说到这儿吧。再说第二点。
  不到现场,体会不了那里的场景有多感动
感人的场景太多了,举几个例子吧。
灾区的医务人员是非常伟大的。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天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回家,日夜在这儿盯着。眼圈都是黑的,眼球都是红的。医务人员是没有床休息的,实在筋疲力尽了,就在长条凳子上东倒西歪眯一会儿。
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感人。医院那么多病人吃饭也成问题,很多市民扛着馒头、油条、豆浆送到医院来。我亲眼看到一个妇女扛着两床被子,让她的小儿子扛了一床被子,医院要她留下姓名,她说人家死了那么多人,我们家没死人,就是万幸,我把我家里的被子送给病人,病人躺在露天给他盖上,你让我留什么名,我还图个什么表扬,登报?我就搁你这儿了,我家里有什么还要拿来!出租车司机也是很感人的。当地电台广播说某个院门口有好几个病人抢救需要车辆,一下子十几辆出租车开到这家医院的门口,拉病人,拉医生,一分钱也不要。
志愿者更让我感动。他们一天到晚地忙碌,大部分是读过书人,有的才十几岁。彼此也不知道谁是谁,就是给你一个小红帽,一看小红帽就知道是志愿者,对病人的生活服务,全部靠这些人。
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效率也令人感动。比方说,当骨科钢板钢钉等耗材用光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运来了。像C型臂等设备,按照规定,5千元以上的医疗器械过去都要打报告,层层审批,得一年时间吧。现在,只要我们提出来,他们很快就全到位了。卫生部在成都成立了一个临时的物资供应中心,王国强副部长坐镇指挥,要什么就紧急打报告,效率是非常高的。
这里都是最前线,这里没有旁观者。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都有一腔丹心热血,为了一个目的,形成一个字,快!救人是比赛,大家和生命赛跑,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绝不会放弃。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我们每天碰到的都是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汗水和泪水混流。我们的灵魂,也在这样的洗礼中,净化,升华。

      (原载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8年5月26日  2008年第33期)

随机文章